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02

搞笑的台灣大學生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寄件者:稻草人 主旨:拜讀您的大作,我的IBM電腦 看完了這一篇長篇大論 我只覺得電腦這種東西 自己應該本身就要具有一點基礎 可以自行排除問題 您想要備份資料 又不是什麼大問題,DOS進的去,BIOS抓的到 竟然不懂的要怎麼要拆硬碟,去別人的電腦備份 只想著要工程師來幫忙 姑且不論倫敦的IBM客服如何 因為我沒去過國外 不能想像到底在大台灣幾十倍的國家客服速度是如何 (反正在這36000平方公里的小土地上,客服都那麼爛了) 我懷疑的是,一個讀到MBA在國外留學的人 竟然不知道怎麼拆硬碟!! 看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雖然沒有留學 卻也覺得留學好像沒有我想的那麼偉大.. ****** 以上是台灣的某位大學生在閱讀「我的IBM電腦」後,寄給我的信。這真的是一封讓人哭笑不得的Email啊!難道現在台灣的大學生的素質已經到達這種程度了嗎? 一、這位小兄弟,留學本來就沒有很偉大啊,這是你的錯覺。但這也不是你的錯,要怪就要怪腐敗的清朝,誰叫他們開啟留學的潮流?害的百年後的現在大夥兒還是以為每個喝過洋墨水的都很偉大! 二、人各有專精,並不見得樣樣都要會。這個世界上也不會出現水電工、水泥工、裁縫師等等的專業人員。 三、MBA和「修電腦」根本就沒有什麼直接關係。該知道念MBA未來是要做什麼的吧?MBA是要培育高級經營管理人,這些人當了成功的高級主管、老闆之後,可委外或交屬下予以處理電腦上任何問題。當然啦,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念MBA的人就很自命清高臭屁了不起,也不是說念MBA的人未來一定很成功,更不是說念MBA的不用曉得任何電腦相關事務,請別、千千萬萬不要誤會!我只是要試著解釋「MBA」≠「電腦維修博士」。 四、「留學」≠「電腦呱呱叫」,外文要唸的呱呱叫就不容易了,如果還要顧得上電腦各方面的知識包含在任何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拆硬碟做備份,那是不是也應該先修一修「料理學分」、「水電學分」、「家政學分」、「駕駛學分」? 五、總而言之,在自己不清楚任何事實真假情況亂下評語,這是非常可笑的。 六、謝謝你提供我一日三大笑的資料來源。真的是非常感謝!有空請來我的留言版讓大家與你聊聊吧! 備註:有其他更多的朋友們也來信給予我鼓勵支持,我感到萬分溫馨與感謝。幾位建議我採購其他設備的朋友,你們所說的我全部都已經在五個月前考慮過了,謝謝!某位建議我改買App

標案名稱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先來一則笑話:以前公司有兩位主管平常不使用名片,有一次為了要辦信用卡,就要我們幫她們作幾張有頭銜的名片交信用卡公司。一位是「環境保護檢測工程部執行長」,一位是「高級營養管理設計部主任兼採購執行長」;這兩位,一位是負責大廈清潔掃地倒垃圾的阿桑,一位廚房煮午餐的歐裡桑。最後這兩位高級主管都有申請到金卡喔! 某校的某個系想在系辦公室添購一部冰箱,預算呈報到校方,被退了回去。助教一看,堂堂高等學府竟然連買個冰箱也不行,就換個名目,將冰箱改成「類神經人工智慧溫度調節器」,校方馬上就批准了。往後,這個系陸續添購了許多東西。 「數位決策產生器」是骰子 零食叫「高密度能量單位」 KTV 設備是「 FUZZY 影像音波控制系統」 按摩椅叫「生化振動器」 電腦遊戲謂之「腦波振盪器」 電動玩具稱為「 3D 動畫 VR 多媒體處理機」 音響乃是「可記憶訊號產生器」 連大補帖也很有學問:「數位程式儲存版」 食髓知味的助教又申購兩項「科技產品」: 「超大型FUZZY多頻非交錯液晶積體電路超高頻道影像擷取接收器」和「CABLE MODEM和數位電視的先趨研究」,分別是電視機和第四台。 ****** 上面的笑話很好笑喔?不過在真實生活中,的確有發生過。以前我們要開標案,為了要防止同行神通廣大前來搶走我們花了好長時間暗自部署的採購案,尤其是當每件標案都可以在網路上公佈查詢,我們做了好多撇步。譬如說,電子顯微鏡專用的數位相機,名字就可以改成「高階畫素光子擷取器」,酷吧!不是內行的根本就看不懂我們在講什麼,光看標案名稱就會放棄前來搶標,省去許多時間。當然啦,這個秘訣不能說太多,我之前的公司還要靠這吃飯呢!

意外事故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剛傳來華航在澎湖外海墜機的消息,啊?瞎米?又擱素華航喔?不過也還好是在澎湖外海,台灣的家屬不用辦什麼簽證就可以趕緊到失事現場附近等候消息。 自從上次那班倫敦到劍橋的火車出軌後,我真的覺得這就是「命」啦。因為火車上坐了三個台灣女生,所以在台灣的新聞媒體上都排頭條,在英國則是把這新聞當作「另一件」火車不幸事故。班上同學根本就沒人在討論,也只有這幾個在英國唸書的台灣學生,擔心得不得了! 後來英國方面發現這個螺帽的脫落的事件,早在車禍發生十天前就已經有組員發現了,只是沒有往上報,怕因為這報告讓各班火車經過這地點時必須要減速,這樣一來,發車班次勢必會減少,讓營運已不甚佳的火車公司更加糟糕。不料卻因小失大,發生車禍後,營運收入更因此減少了一半以上。 如果十天前發現有不對勁時就立即通報,可能就不會發生這起慘劇,坐在最後一列車箱的旅客也不會因此葬生。這,真的是命。 再說到一個禮拜前發生的車禍。星期一我要到學校上課時,發現每次走的那條公路的行人道上有好多好多玻璃碎片,一面大型廣告看板下方的木板被撞破,不遠處的木板牆缝插有一束束的花,然後又看到警察在路旁擺了一個牌子,希望星期六早上九點發生的車禍有目擊者能和警方聯絡。我又仔細看了一下柏油路做的行人道,上面不但有玻璃碎片,還有長長的一道輪胎煞車痕跡,但是我找了好久,都沒有什麼血滴的痕跡,大概是上星期六、星期天的大雨沖刷乾淨了吧?經過我每天上學途中的觀察,每天都有一束鮮花插在木板牆缝中。 不知道幾個人車禍去世了。但看起來應該是速度太快衝向對面的廣告看板底下,人被彈出來…。後來我問一個印度同學,他說星期六早上他要去學校開小組會議,經過這裡看到有好多警察,還把他給攔下來問他要去哪裡。插花的地點就是一個女人落地的地方,下午他從學校回家時,那罹難者的家屬都聚在那裡哭泣悼念。 真可憐。生命如此短暫,除了要珍惜生命之外,真的要趕快把該做的事情一步步完成,當然啦,賺錢雖然重要,玩耍也是很重要的!

誤傳炸彈事件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傍晚到學校去上教授特別開的期末考複習課,晚上則有客座教授的演講,之間的空檔竟然聽到同學從外面進來,說學校另外一棟建築物的某處有人放置炸彈,叫我們全部都要出去教室外面。 本來以為同學在騙我們,我走出教室看其他班的人紛紛向室外走出,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真的!趕快收拾好東西走到外面的草地上,心裡在想,這個炸彈放的真還不是時候啊!全校現在正值期末考,只有我們的期末考是下個月中旬才開始,如果炸彈晚點放,那我就有多一點時間唸書啦! 當然啦,以上只是心裡想想而已,我倒是非常不希望有什麼炸彈,要不然好不容易準備好的考試,我可不想又要拖到什麼時候才考喔。我看有的班考試剛結束,有的考試則是晚上六點半才開始,但卻被迫臨時要延後考試時間,那些特地跑來學校考試的人聽到這消息,臉上充滿了煩惱,真倒楣唷。 好幾部警察車進了校園,本來以為會有什麼特別防護裝備的卸爆人員,但都沒有,都是平時常看到的警察先生小姐,有點小小的失望。但也覺得很奇怪,這些警察到底認真看待這起炸彈事件啊?班上的德國同學說,看看這些警察!模樣還這麼輕鬆自然的,怎麼搞的啊?嗯…說的也是啊,德國人向來非常很嚴肅的,不管有沒有真的炸彈,都很認真看待每一件事情。偏偏英國警察怎麼會這樣子? 在外吹風吹了半小時,和同學老師閒話家常,終於可以進教室做之前該做的事情。也沒看到警察拿出什麼炸彈裝置。 班上一個印度同學說,可能是大學部哪個不肖學生做的白痴事,以為打個電話謊報有炸彈就可以躲避期末考喔?也沒想說學校有這麼多不同種族,一些國家之間有戰爭爆發,中東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伊朗人非常容易被警察懷疑耶!更別說學校的管理階層,會更加擔心這起誤傳炸彈事件會讓學生選擇別家學校,財務問題會更因此陷入困境。 唉…就是有一些人只看的到眼前短暫的利益,顧不到整個大環境。台灣的政壇也是如此吧。

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上個月小學同學來英國玩,趁期末考結束、前往義大利校外教學之間的空檔,我們四個女生一起出去玩,其中一天我們去了倫敦近郊的漢普頓宮。(又是一處英國皇室曾居住過的行宮) 和溫莎古堡的出發車站一樣,也是從滑鐵盧車站搭火車,前往Hampton Court Palace,每隔半小時有一斑車,大概半小時就可以抵達目的地。一出車站可以看到遠方有一整片的紅磚建築物,過了橋從正門進入,本來想直接衝去買票,警衛老公公卻很紳士地要我們注意來往車輛,真是溫柔體貼極了。(滿頭白髮滿臉白鬚,稱為「警衛老公公」是應該的吧) 買了票之後不知道要往哪裡走,想說跟著人群走準沒錯,就跟在一群來戶外教學的小朋友後面走啊走的,穿過停車場,卻發現跟錯了,無意中發現了我們想去的廁所(原來那群老師學生是要去上廁所的),順便解決了之後再繼續尋找正確的入口。 城門前小橋上的動物石雕像做得非常猙獰恐怖,應該是要恐嚇示威用的吧?讓我想到閻羅王身旁的牛頭馬面。漢普頓宮建於1514年,之後亨利八世命人加蓋大廳、教堂與廚房,規模越來越宏偉,那部「伊麗莎白」電影中的伊麗莎白一世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就是在這裡出生的。 漢普頓宮佔地寬廣,除了宮內的皇族寢室、教堂、廚房、文藝復興畫廊可以看,還有漂亮的花園和迷宮樹,那天風很大,我們都走得又冷又累。不過我覺得比起溫莎城堡,非常值得參觀,尤其是春天來的時候,花園內奇花異草百花盛開,很美唷,只可惜上個月的Daffodil水仙花都過了開花期,錯過了這一大片水仙花的美景。還有一大群修剪成三角尖頂圓錐的巨型大樹,我覺得很像那個圓錐形的巧克力耶,雖然有人說很像那個排泄物啦。 皇家教堂的天花板非常精緻漂亮,這是當年亨利八世找了100個畫師在9個月內完成的,淺藍色底配上金邊,還有許多栩栩如生的立體小天使,教堂雖然小小的,但是能想像的到幾百年前亨利八世和皇族在這裡禮拜的莊嚴氣氛,也許是現在這個小禮拜堂還繼續有在使用吧,所以宗教的神秘莊嚴氣氛應該是不減當年。 十七世紀末威廉三世的國王行宮對我來說,就和其他英國皇族行宮差不了多少,不過很有趣的是國王的寢室一間間走到底,在轉角處竟然是有馬桶的廁所耶!那個馬桶其實就是一個大箱子,蓋子翻開來有個洞,長得跟我們現代的馬桶差不多,不知道三百多年前,他們是不是也像我們中國人一樣,蒐集糞便當肥料?國王的會不會營養比較豐富

與劍橋相會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走在牛津小鎮的路上,隨處可見到散佈在小鎮裡幾百年歷史的建築物,說不出來是什麼樣子的感覺,總之很很特別就是了。和牛津比起來,劍橋漂亮多了。劍橋有幾十年前徐志摩的大力宣傳與美化,除了國中國文課本念的那一課摘選過的「我所知道的康橋」,再加上前幾年紅遍台灣大街小巷的「人間四月天」,我對徐志摩筆下的劍橋、螢光幕中的劍橋感覺就好像是在夢幻之中。最能讓我聯想到劍橋的風景就是在某年夏天,我和表妹到紐西蘭南島的基督城,雅芳河River Avon(因為Avon就是某化妝品的牌子,我喜歡把河的名字翻成這個)兩旁鳥語花香,各式古典新潮建築物,乘著帥哥幫我們撐篙的小舟,我以為,劍橋康河大概就是這樣子了吧?其實.......還差一大段距離咧。 上週到劍橋還太冷,春天的劍橋呈獻出的是另外一種美麗風貌。跟著劍橋老鳥網友「康河小鴨」先到最有名的國王學院逛,徐志摩當年做特別生的時候就是在這個學院裡。聽著小鴨講解英國傳統大學學院與美國大學的分別,舉一反三,我能聯想到的就是哈利波特,裡面不是有四個學院嗎?各別有自己的住宿起居,但是上課的時候四個學院的學生都混在一起,英國傳統的學院制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 坐在國王學院裡的休閒室裡吃早上做的三明治午餐,後來才發現這間還曾經是寫A Room with a View小說的作者的臥室呢!國王學院的圖書館也超級古色古香的,讓我聯想到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和摩根佛利曼Morgan Freeman多年前演的一部電影:「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我覺得很像片中監獄的小小老圖書館。記得以前國三老跑到台大總圖書館看書,那個老舊的圖書館就已經讓我感動得不得了,但跟這個國王學院的圖書館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叫我在這個充滿中古世紀羊皮書的圖書館睡個午覺一定很舒服的!當然啦,看書也是很享受的。 大概我是第一次到劍橋,感覺處處有驚喜, 啊~好舊的房子喔! 啊~教堂天花板好高喔! 啊~小野花開的亂七八糟的! 啊~教堂上的那隻石雕狗好瘦ㄋㄟ,肋骨都跑出來了! 啊~夭壽唷!紀念品這麼貴! (不過我還是挑了一個新出的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鑰匙圈) 每個學院建造的年代不同,各有個的特色,國王學院就像國王一樣,雄偉地很有氣派;還有小鴨猜測可能是以國王的情婦為名的克萊兒學院,幽雅得很有氣質;以基督教

紐西蘭的名產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今天來寫些有關紐西蘭的事情。每天都寫英國的,有點煩了。我要講的紐西蘭的名產不是羊毛皮綿羊油,也不是深海魚油精。 因為我常參與紐西蘭和日本間的文化交流,有許多相關紐西蘭的事情反而是日本人那裡得知的。聽說紐西蘭人到日本最想念的就是WeetBix和Marmite。WeetBix就是早餐配牛奶吃的,但不是燕麥片也不是家樂氏,就是一塊塊長方形的,我大概早餐要吃兩塊到三塊。WeetBix還可以弄些其他的烤成點心。紐西蘭WeetBix常找一堆紐西蘭小朋友拍電視廣告,狼吞虎嚥地吃牛奶泡WeetBix,廣告歌曲是這樣唱的:Kiwi Kids~~Eat WeetBix~~言下之意就是只要是紐西蘭小孩就一定要吃WeetBix,廣告上說根據調查顯示十個紐西蘭小孩有九個都是吃WeetBix。上次在倫敦的超市還有看到Weetbix,差點就要買來吃了。 聽說Marmite中文譯名是麴精,這是用酵母菌發酵而成的食品,富有維他命B,鹹鹹黑黑的,除了顏色不同,相當於日本的味增。吃法就是像平時早餐在土司上塗滿果醬或奶油,但是從日本來的高中交換留學生卻以為是巧克力醬,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非常興奮的把土司塗了厚厚一層的Marmite,咬了一口卻發現壓根就不是預期中的「巧克力醬」,馬上就把那一口吐出來,再也不肯吃那片土司了。真是浪費!我可以想像的到住宿家庭的臉有多麼的苦瓜。 可是我總覺得很奇怪,那些交換留學生在塗Marmite的時候難道沒有質疑,為什麼不是巧克力的香味,是不是因為他們太害羞不敢用英文問啊? 因為我到紐西蘭時有高人講解,所以幾乎很少吃Marmite,不過肚子餓時,烤片土司塗上一層薄薄的Marmite,很香哦!有時我在想,可惜Marmite和味增很類似,黝黑的顏色卻限制了Marmite的用法,人家味增還可以煮湯烤鮭魚呢!煮湯會變成一鍋黑壓壓的,但不曉得烤肉效果如何?英國也有賣,不曉得Marmite這家公司當初從英國傳到澳洲是不是有內訌,分成了Marmite和Vegemite,我老搞不清楚Marmite和Vegemite到底有什麼不同。有興趣的人可以到澳洲的 Vegemite 網站玩,這是設計給小朋友的 Marmite 網頁。 在這邊註明一下,雖然人家講紐澳紐澳,但是澳洲不是紐西蘭,紐西蘭不是澳洲,離的也很遠。明明就是紐西蘭,卻會被人家誤認為澳洲

攝政公園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現在全台北人急著想要烏雲密佈來場大雷雨,要不然天氣炎熱又限水,而且人心浮躁,大夥兒脾氣都不好。在倫敦就非常想要大晴天喔!只要稍微有點藍天、有點出太陽,唉喲~全倫敦人都戴上墨鏡穿著短袖短褲小可愛涼鞋外出曬太陽去了,英國人和紐西蘭人還真像!今天還只有12-18度喔。雖然今天稍微有點風,還涼涼的,但我總覺得比紐西蘭好多了,紐西蘭的風真‧的‧非‧常‧冷! 兩個月前的大晴天我帶著那袋發霉的土司去海德公園曬太陽,今天我除了倫敦指南和照相機便來到Regent's Park攝政公園(因為我那袋土司還沒發霉)。聽說攝政公園裡的瑪麗皇后玫瑰園Queen Mary's Rose Garden很美,剛好五月是玫瑰花開放的季節。 攝政公園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以前還曾是密德薩克斯森林的一部份,ㄟ…有點想像不出來大倫敦市區裡面有森林的樣子唷!就好像我根本無法想像的到台北市中心以前曾有水稻田,這樣講就顯得我很俗不懂事了。攝政公園很大,設計是維多利亞式,但不像海德公園那樣有整片平坦且一望無際的綠草地,攝政公園大樹很多,還有樹牆擋住,有時候都不知道樹的那一邊到底有什麼,公園中間還有道路貫穿讓車子通過,北邊是倫敦動物園,中間是玫瑰園,西邊有湖可以划船。一些有名的博物館都聚集在攝政公園外的南邊,例如福爾摩斯博物館、塔所夫人蠟像館,但今天是來免費公園曬太陽之旅,我不想花錢去看那些。 在公園裡,一堆人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看書寫字、吃冰,一堆人在玩飛盤、騎腳踏車、溜冰、踢足球、散步,我也不知道我要做什麼,好像除了散步到處看看也沒其他事情可以做。玫瑰園是三十年代特別為喬治五世與瑪麗皇后設計而建的,每一塊玫瑰花圃只有一個品種的玫瑰花,圍繞成圓圈狀,牌子沒用玫瑰花的學名,反而是一些簡單好記的名字,連那個Silver Jubilee、Peter Pan都出籠了。 這一小塊圓形的玫瑰花圃,非常像我在紐西蘭住的那小鎮的玫瑰園,但是我家那裡的圓形玫瑰花圃正中間有一小座高台,站在上面可以看見圍繞在四周每一種不同顏色的玫瑰花。瑪麗皇后玫瑰花園的小河流水不在那塊圓形玫瑰花圃,在更裡面有更多奇花異草的地方,還有石階瀑布、小溪、多種鴨鵝鳥類,小溪圍繞的一座小島也種了不少植物,但現在是鴨鵝鳥類的築巢期,沒開放。我覺得這裡比那圓形的玫瑰花圃詩情畫意多了,小橋流水、黃色

蟑螂蛋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以前去看過我的奇摩筆記應該看過這一篇。因為那篇踩蝦子事件讓我聯想到蟑螂,又想起我去年十一月中有寫過一篇蟑螂相關的噁心小故事,所以又把它拿出來貼在明日報上。希望那些已經看過的人不要再吐一次了!ㄏㄏ ***** 我是那種看到老鼠、蟑螂不會尖叫的稀有少女。有次全班在做戶外活動,蚯蚓鑽出微濕的泥土,我好奇的想把蚯蚓拿起來,卻被旁邊女同學的尖叫給嚇到,就沒動手了。我在想,那個女同學也是念生物的,怎麼還怕這種小動物啊? 那家有蟑螂蛋的鐵板燒是在八德路與東興路交叉口附近,那裡的交叉口有兩家鐵板燒,賣烤鴨旁邊的鐵板燒還沒去吃過,再往八德路西邊走,靠小巷子有另外一家鐵板燒....就是這家鐵板燒有蟑螂蛋。中午商業午餐雖然只要一百元,可是我跟同事一起進去時,首先看到兩隻蟑螂在牆上亂鑽。最怕蟑螂的同事都不敢坐靠牆的位子,我就義不容辭替她坐下去了。沒想到這只是開始,後來吃啊吃的,突然發現我夾到飯碗裡的肉、綠豆芽暗藏了一顆蟑螂蛋(我雖然天生弱視,可是對碗裡的「異物」都看得很清楚)。 特地挑起來叫其他同事們看,他們還嘲笑我沒進廚房煮飯不懂,說那個是綠豆殼。可是我不相信,那顆蛋的顏色根本不是綠色的,而且還有一條一條的橫紋,還拿筷子壓了一下,如果是綠豆殼,一定是空的,如果是蟑螂蛋......嗯......白色的濃就真的流出來了。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心情吃了。跟那個屌屌的少年仔廚師抱怨,他還很爽朗的說:「那個不是蟑螂蛋啦!要不然我吃給你看!」我想,馬的,我才不要你吃給我看,我要你賠我錢.....。那個最怕蟑螂的同事被我影響,也連帶不敢再繼續吃下去了,我覺得很對不起她,一直說服他沒關係,繼續吃....可是她已經嚇得快哭出來了。 那天我很不爽走回公司。一起去吃的同事後來說,他們想想那個真的是蟑螂蛋。這次換我嘲笑他們,尤其是那個已經有三歲兒子的美少女媽媽,什麼沒進過廚房.....到底誰對蟑螂蛋、綠豆殼比較有概念? 坐我隔壁總務部的同事說,他有次去那家也是在湯裡看到蟑螂蛋。老闆還說要換一碗給他,同事說不要了,都是同一鍋煮出來的,還用喝嗎?餐廳裡全部的客人當然也都停止喝湯的動作,然後看著剛進門的客人,不知情地喝著那碗湯..... 現在想起來沒有去衛生局告發那一家鐵板燒真是一大錯誤。看到這篇文章的同事們,記得幫我去衛生局告一狀! 我有沒有破壞大家的胃口?真不

背影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一個月前和小學同學到漢普敦宮玩,這裡是漢普敦宮外的河邊步道,想拍張比較不同的POSE,我就想照背景,等了好久朋友還沒按下快門,我心急一轉頭問道「好了沒?」,這時就剛好按下快門了。 不過效果好像也不錯喔?不是噁心的回眸一笑,還好。

爆笑的養魚經驗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今天下午突然想起來好久沒去HINET IRC晃了,跑去常駐的聊天室跟大家打打招呼,大家閒聊,一個住美國的台灣大學生就在講他的養魚經驗。聽完他的養魚經驗,我真想去撞牆! 她養的第一隻魚叫「小紅」,因為沒有經驗,第一次幫小紅的魚缸換水時,用手怎麼撈都沒辦法把小紅撈起來,想找夾子又找不到(又不是要做解剖,幹嘛要用夾子?)就用筷子使出中國人的絕招,把魚夾到水槽裡面先擺著,再放回魚缸,不到一個小時…小紅就翻白肚了。 大家都嚇到了,我們怎麼想也不會想到用筷子夾魚,又不是要吃!我問她:「妳幹嘛不用網子?」她楞了一下說:「ㄟ...對吼!我怎麼都沒有想到?我真是笨!下次回台灣我要買個網子。」哇咧~我自己也沒養過魚啊,可是在餐廳看人家撈現煮的魚、在釣魚場也是用網子撈魚。這…這…我以為是基本常識呢! 第二隻養的魚叫「小藍」就幸運一點,多活了好幾個月,但是前幾天小藍自己從水裡跳出來死掉,她還覺得奇怪怎麼魚沒有待在魚缸裡面?(不曉得她有沒有發現屍體)她說大概是加州這幾天很熱,她幫小藍換了水,水卻還是溫溫的。然後我們就講到換水的事情,她因為偷懶,原本應該要只換魚缸一半的水,到後來卻全部換掉,而且也沒有用那種魚缸專用的打氧氣PUMP,嫌PUMP太吵了,然後又怕PUMP會漏電,會把魚給電死。原來她養魚不是只有一個步驟錯誤,原來很多步驟都錯了。我問她:「妳養魚為什麼不先看書講解的啊?」她的回答也很妙:「我用手機都不看說明書了,養魚為什麼要看?」唉喲…因為手機不會被妳弄死啦!一個網友叫她下次養魚要先請教養魚專家阿榮,她卻很驕傲的說:「我弟就是養魚專家了,他養了好大一缸魚。」可是…妳弟是養魚專家,為什麼妳還會用筷子去夾魚? 經過我們這一次的聊天交換意見,希望他養的第三隻魚會活的更久一點。不知道是叫「小黃」還是「小白」喔?雖然小黃或小白聽起來都好像是狗狗的名字。 另外一個網友聽完她的養魚經驗,說了一個在釣蝦場打工的朋友講的笑話。有次一對情侶到釣蝦場,兩個都是第一次,也沒有什麼經驗,好不容易終於把蝦子釣起來了,蝦子在地上活繃亂跳的,他們兩個都不知道怎麼辦,女的一直喊:踩死踩死踩死踩死!男的什麼也沒多想,大腳就把蝦子給踩扁了,這一踩,全場陷入一片死寂,大家都呆掉了。哈哈哈哈哈!你以為你在踩蟑螂啊?那個蝦子是要釣起來吃掉的耶!兩個人的臨場反應真是…絕配的

About a Boy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幾個禮拜前和同學去電影院看了我在英國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哈利波特」)。挑了半天都不知道要看什麼好,剛好有一部剛上映的電影「About a Boy」,Hugh Grant演的。我並不是很喜歡Hugh Grant,但看網路上BBC電影的介紹說這片是齣溫馨喜劇片,那看喜劇會快樂點,那就去看看吧。 在這裡劇情內容就不要著墨太多,要不然就沒意思了。來講講這部片對我的感覺。 Hugh Grant在劇中當個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單身貴族,想想這種有品味、有錢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很難碰到,但畢竟大部分的女人對一個這樣不用工作的大男人還是有點忌諱,無頭路=無路用,真讓人懷疑他沒工作為什麼每天還是這麼忙碌?啊~當然是忙著吃喝玩樂啦!劇情發展到最後當然是Happy Ending,本來不喜歡Hugh Grant的我也不像以前那樣排斥他了。 戲裡有兩個非常亮眼的女主角,一位是演神鬼傳奇The Mummy的那個Rachel Weisz,哇塞!他真的是超級性感的,尤其那雙眼睛和嘴唇,配上超有氣質的英國腔,連我都被他迷倒了。只感覺到整個場景都因為她而亮了起來。另外一個女主角是Toni Collette,這是最讓我驚訝的。會知道她是因為1994年在紐西蘭,看她演的澳洲片Muriel's Wedding(台灣翻「妙麗的春宵」),真的是演活了那個想擺脫家裡、想結婚想瘋的超無自信的肥女人,尤其是在片中她那副醜陋的哭相,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心想:為什麼會有一個醜女哭成這樣而得到澳洲電影獎的最佳女主角?嗯,在這部About a Boy她那個知名的醜陋哭相又出現了!出場頻率不但增多,臉上的皺紋也增多了。不過他也是真了得,澳洲那麼多演員都跑到好萊塢去發展,她卻在英國演電影,很有潛力的一個女生。 以前看西洋電影都會覺得片中的場景很浪漫,(就像有些人看日劇會覺得日本超級浪漫的),可是看到電影中出現了我熟悉的場景時,就會覺得這部片好ㄙㄨㄥˊ喔,有些人就是覺得國片就是很俗。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我在國外這麼多年,卻非常想看國片,因為演的是我日常生活裡不會出現的場景,人們講的話、動作都是那麼親切熟悉,所以幾年前我在紐西蘭的電影院裡看李安的「飲食男女」、張藝謀鞏莉的「秋菊」,不管是否真的瞭解片子所要表達的訊息,我都會覺得非常興奮。 我在倫敦住了這幾個月,About

忘了貼郵票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收到信用卡帳單好幾天了,剛剛才想起來要趕快寫付給信用卡公司的支票。一邊把寫好的支票放入信封,心裡一邊在想:要是我不小心把銀行附上的免郵資信封給弄丟了,我還要花錢買信封買郵票呢!多划不來啊~ 順手就拿起信封正面一看!信封右上角的小框框裡印了三個字:STAMP REQUIRED HERE 什麼?這信封不是免郵資的喔?還要我花錢買郵票?可是我已經這樣寄了七、八個月耶,錢一直都有進到我的戶頭啊。沒注意手機公司附上的信封需不需要郵資耶,但我也是這樣寄了好幾個月出去。被我賺到咧!哈哈 不過,現在知道必須要貼郵票,心裡就有點內疚,那這次我該不該貼郵票?還是把支票毀掉,改用網路銀行付信用卡? 以前在紐西蘭的時候,媽媽曾經罵過我沒貼足郵資。本來寄一張明信片到台灣要一塊半紐幣,我卻投機取巧只貼了兩張紐西蘭國內用的45¢郵票,連再多貼一張也不肯。 高中某個暑假回台北郵局打工,看過令人啼笑皆非的郵票。有個人大概懶得買郵票(或來不及買),就把一枚五塊錢的硬幣用膠帶貼在信封上,我看到真的是要昏倒!還有一個剪下雜誌上的新郵票圖案,貼在信封上,真是投機取巧。我眼尖,看到怪怪的郵票就挑出來給班長處理,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手這樣揮一揮,說沒關係啦,讓他過讓他過。 因為網際網路發達,我現在也不太曉得在英國國內寄一封信到底要多少錢,只知道在普通商店賣的郵票只有一等級和次等級之分,多少錢?莫宰羊。 算了,管他的!之前是不知者無罪,現在是窮學生也無罪啦!我就是要這樣繼續寄到我回台灣就對了。

鴛鴦麻辣火鍋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今天晚上和同學去倫敦中國城吃麻辣火鍋。 那是上週我們十幾個同學聚餐時,台灣同學說聽她朋友講中國城有麻辣火鍋,好幾個同學興沖沖地說約好下週一起去。不料昨晚武漢同學和她在MSN上不知道在用哪國的「雞同鴨講」語言,她竟然以為是下週才要去吃,當我們幾個人集合等著這帶路的人出現時,卻發現她在超市大採購。只好用電話問清楚路後,決定我們四個人前往倫敦中國城找一找。 我不吃辣。在台北每次和朋友出去吃麻辣火鍋,只能吃鴛鴦鍋裡那一半的白鍋,講起來好像有點委屈,一樣付了這麼多錢,卻沒吃到招牌麻辣,那不就像是在吃普通火鍋嘛!那我覺得還是有點不同啦,和一群朋友出去吃火鍋,最主要吃的還是和朋友們嘰哩呱啦鬧轟轟的熱鬧氣氛。所以,我是不會主動招朋友去吃麻辣鍋,但要是有人久久找一次,我應該就會跟去吃了。 我、武漢同學、他的女杭州室友、巴西同學,四個人搭乘地鐵前往Leicester Square李斯特廣場站,先找到廣場旁的Starbucks,轉進Starbucks旁邊的小巷子,正想說那家「好好餐館」到底在哪裡時,我眼尖,馬上看到位於Lisle St.的「好好餐館」四字大招牌,店門口正衝著那條小巷子,餐廳外的玻璃還貼著「四季火鍋」、「四川麻辣火鍋」的宣傳單。那就是這裡沒有錯啦!肚子餓死了,趕緊進去吧~ 眼見一樓幾乎都是金髮碧眼的老外在吃飯,我擔心這裡會不會不好吃啊?要不然怎麼都沒有華人面孔出現?杭州朋友安慰我說,他們都是吃點菜的,沒人吃火鍋,放心放心。走上二樓坐下後,先上了一壺普通的烏龍茶,再點了四人份的鴛鴦麻辣火鍋。這裡最少要點兩人份,每人15英鎊,肉啦海鮮啦蔬菜啦都有,有點像涮涮鍋的料囉,跟台灣的麻辣火鍋總是不同的。還可以選擇鍋底,海鮮或肉類;湯的口味,也可以選擇,忘掉有什麼選項,但是我這個主要吃白鍋的人選擇了雞湯,雞湯比較香嘛!兩個男生喝青島啤酒開胃,聽他們說在大陸,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是最有名的,嗯…台灣本土好像也就只有台灣啤酒喔? 火鍋料馬上就上來了。唉喲喂呀~兩人份的料放了一大盤尖尖地像一座小山,嚇死人了!桌上都放不下兩個大盤子和一盆火鍋。底下擺了一堆大白菜和菠菜,上面鋪滿了草蝦、魚丸、牛肉、羊肉、雞肉、花枝、豆腐皮、炸豆腐、烏龍麵,哦~有多少東西我是好幾個月都沒有吃的耶!我們邊吃還要邊教巴西同學怎麼吃火鍋,他很興奮的吃了好多麻辣鍋料,

露露流關東煮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今天中午吃關東煮,終於記得要來替好吃的「露露流關東煮」照相了!材料幾乎都是新鮮的蔬菜,低熱量高營養,煮一大鍋又吃的很飽(不必配飯吃),把全部的材料切一切,塞進電鍋煮就好了,非常典型的懶人食譜。 ●關東煮 材料:(有什麼加什麼,隨意啦) 白蘿蔔、紅蘿蔔、大白菜、豆腐、魚丸、馬鈴薯、烹大師(或是日本的「おでんの素」)、醬油、料酒 作法:把材料全部洗淨、刨皮、切塊,放入電鍋中,加入幾匙烹大師、醬油、料酒。煮20-30分鐘。完成! ●關東煮沾醬 材料:味噌1大匙、甜辣醬(或辣椒醬、蒜蓉辣椒醬)1大匙、細砂糖1/2大匙、醬油2小匙、香油1小匙、水2大匙 作法:將所有材料混合充分均勻即可。 備註:這是懶人作法,如果想做正確一點的,請參考 「料理補習班」

現在用的桌面圖片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今天換了一個新桌面,從PChome的Toget抓的,藍天白雲,連綿不絕的山脈有著尚未融化的殘雪,一整片綠油油的草坪,看著畫面,好似會有一陣初夏的涼風迎面而來,感覺真好!讓我想起紐西蘭,這也是目前我在倫敦這兒看不到的。 也想用這個桌面的人趕快去抓下來吧。桌面上的月曆用起來很方便哦!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desktop_wallpaper/desktop_wallpaper_country/16186.html

中古世紀的城堡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復活節前,與Grace坐公車前往莎士比亞的故鄉時,途中經過沃威克小鎮與沃威克古堡(有人翻成華威古堡),真的是非常雄偉的一座城堡,從橋上往城堡看去好似城裡有公主等著我們去救她(Grace說我太會想像了),所以我們兩個決定第二天一定要來這裡逛一天。沃威克真是個古老的小鎮,我們在公車上隨便撇見一棟房子都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天哪!四百年的房子在台灣不但要變成一級PLUS古蹟,還要變成博物館給大家參觀,而這棟房子竟然被當成PUB來使用咧!這麼一大輛的公車載著我們,硬是在小鎮狹窄的街道裡東繞西鑽的繞了一圈,司機是怕我們隔天來逛小鎮時認不得路嗎? Warwick Castle沃威克古堡有多老?已經有一千年的歷史了,我在建都兩千年的京都住了一年,都還不曾見過一千年前的建築呢!據說沃威克古堡和里茲古堡Leeds Castle是全英格蘭最美的兩座城堡,我這天就已經見識了第一座。這城堡不像我之前參觀的溫莎城堡,因為溫莎城堡還有英國皇家在居住,並不能看遍城堡上上下下,警衛也一堆,害我都好緊張怕不小心闖什麼禍被抓去。 從街道旁的入口城堡大門還要經過一段稍微陰森的綠色小道,因為看不到什麼人群,心裡有點怕怕的,好像要進入鬼屋一樣。後來到了買票的地方就好多了,人聲沸騰,排隊買票準備要進去,我們想肚子不餓應該就不用去餐廳那個大門,改走另外一個圓拱門後,越走越覺得奇怪,對照地圖看,怎麼走卻只有看到「Exit to town」和停車場的指標,這才知道原來入口其實就是餐廳的門口!真是的.......餐廳門口又沒有「Entrance」的標誌啊! 「真正」進入後在城堡外圍的草坪上看到穿著中古世紀射箭者服裝的工作人員,一邊要演戲、炒熱現場氣氛,一邊還要拿起箭來瞄準射出去,還要我們觀眾假裝敵人被射中了大叫一聲。好笑的是,觀眾不管他有沒有射準,大家照舊慘叫一聲,哈哈哈。我們看了一下下,覺得這個獨人秀沒有什麼好玩的,轉頭走進城堡內。城堡外圍的斜坡草坪上種滿了黃色水仙花,遠遠地只看到一叢一叢的黃點,真好看。 因為這個城堡沒有人住,所以大部分的房間都開放給遊客參觀。有展示中古世紀到近代十九世紀的頭盔、兵器、武器、槍枝,我有試戴頭盔玩玩,有的頭盔太窄我戴不進去,有的戴上去後我就看不見前面的東西了,有的戴起來很像消防隊員,本來想照相留念的,可是都醜醜的,就放棄了。看到

巨型數位照片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和小學同學出去玩的某天早上,出發前在奇摩新聞裡看到下面的報導,我們還特地跑去滑鐵盧車站旁的IMAX戲院看,原本以為是什麼了不起的藝術作品,以為會有一堆人前來參觀,結果發現IMAX四周只有車子咻咻地經過而已,哪有什麼人來看啊?頂多是Canon的廣告而已嘛!要不是我在網路上看到這則新聞,我眼睛大概也只會瞄一下轉身就忘掉了吧?不過這幅蒙太奇作品真的很醒目,特地用數位相機照了一張留念,不過因海報外層的玻璃反射,照出來的感覺沒有當場看的震撼。我在Toget軟體資料庫裡有看到專門處理蒙太奇相片的試用版軟體,很有趣,但因為我的相片資料庫不多,沒辦法拼湊出驚人的影像效果,就把軟體解除安裝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玩玩看喔! ****** 4月11日 超大數位照片 動用3萬9千張照片 一幅世界上最大的拼貼相片,日前在英國倫敦公開展示。這幅超大型的數位拼貼攝影作品,一共動用了三萬九千張人像照,視覺震撼力十足。休佛斯是知名的數位攝影藝術創作者,他曾經以拼貼的約翰甘迺迪和蒙娜麗莎畫像馳名國際。不過他的最新力作,日前才在倫敦圓形的IMAX戲院外牆亮相,這幅超大型拼數位貼攝影作品,足足超過一百公尺寬,長度將近十層樓高,醒目的人像主題,讓倫敦市民大老遠就能看到。整幅作品由數以萬計的小型人像照片拼貼而成。這個記錄人類不同階段面貌的作品,是由知名攝影師藍肯操刀,相片中的男女,最小的只有六個月大,年紀最大的則已經九十二歲。上萬張相片拼貼出來的結果,營造出獨特的視覺震撼,休佛斯表示,儘管他相當擅長類似的拼貼攝影作品,不過這次作品的規模之大,的確曾讓他傷透腦筋。除了大幅作品將掛在戲院外牆展示,相同主題的小型拼貼攝影作品,也將陸續在歐洲各大城市亮相。 民視新聞林亞君編譯。

我的聖誕大餐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這篇是寫去年聖誕夜我去吃的日本料理,因為小學同學來倫敦找我時,我又帶她們去吃了一次,補償一下她們在英國沒吃到美食的辛酸,也就順便照了這些相片留念。回頭看了這篇我才知道原來去吃的這兩次,我都是點同樣一道,但第一次吃的印象總是覺得比第二次好吃→ 因為第一次去吃的時候已經下午兩點多了,肚子餓的要死,逛街又逛的非常累,吃的那一頓日本料理當然就是可媲美仙界美味囉。不過這家日本料理真的很道地,看全餐廳都是日本客人就可以瞭解了。 ***** 表妹本來想在24日晚上找家餐廳吃好料的,結果24日那天我們到Oxford Circus逛街(倫敦的超級血拼名店區),因為出門前已經吃過了,中午我們三個都不餓。沒想到下午一點多逛到Burberry's的店裡時,我的肚子突然叫了一聲,才猛然發覺我肚子餓,而且小腿被新買的靴子勒得有點累,更是沒力氣逛下去。結束了昂貴的Burberry's之遊後,開始找店家吃飯。 晃了一下,終於決定在日本航空辦公室對面的一家日本料理店「SAKURA」坐下來吃飯。一進門就好像回到日本似的,我在日本以外的國家還不曾到過這麼富有日本居酒屋兼料理店的餐廳,聞到非常香的鰹魚+海帶味道,除了少數幾位外國客人,大多數的客人和店員都是日本人。代表這家餐廳煮的非常道地,連日本人自己也很欣賞。 我原本是想點拉麵來吃的,想到熱呼呼的日本傳統拉麵還有湯.......冬天的寒意都被驅走了!不過想了一下,一碗最便宜的醬油拉麵要5.5英鎊(約台幣275元),還沒有什麼菜,只有蔥絲,這樣太划不來了,還不如我在宿舍自己煮的一碗湯麵!最後決定了定食裡面最便宜的一道「鹽烤鯖魚定食」。 點完後我們才發現,已經下午兩點了!我們要去看的歌劇三點就要開始,我們要在前一個小時去門口拿票咧!等啊等的,三個人都著急菜怎麼還不上來?等了十分鐘,三個人點的定食一起送到,我們就開始三口做兩口吃了起來。 那道鹽烤鯖魚太好吃了,魚肉肥又多汁,根本就和在日本吃的味道沒兩樣;米飯也煮的很好吃,QQ的,非常有彈性(奇怪,我也有買日本米,可是用大同電鍋煮出來的就是不一樣);附上的小菜也很日本。眼裡可以看到的幾乎都是日本人;站在吧台的師傅做的新鮮壽司從我們身旁經過;抬頭可以看到電視正在播放日本NHK新聞和兒童節目;耳裡聽到的是熟悉的日文;就連一開始端上的那杯日本煎茶

倫敦地鐵的廣告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還好有多長篇遊記沒寫,來寫篇短的,輕鬆一下! 我並不常搭地鐵往倫敦市中心跑,但在搭地鐵換車走在長長的地下道上下樓梯手扶梯時,總不忘留意一下身旁或大或小的看板廣告。有的廣告很爆笑,有的廣告看了好幾次都看不太懂,看這些廣告趨勢,瞭解最近有哪些公司花了大錢猛做行銷,像最近就看到日本ASAHI啤酒以日本紅丸子為背景,想打進英國啤酒市場。 有時看到一些有趣的廣告時,就會非常悔恨身上沒有照相機拍下來留念。正巧上個月我和小學同學一起出去玩時,又再度看到這個爆笑的廣告,趕緊拍下來留念。 這是塔索夫人蠟像館的廣告,我對行銷廣告不太有研究,不瞭解海報上所要傳達的意念和國際聞名的蠟像館有什麼關連。不過,很好笑喔!這個廣告.......真的是太有創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