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01

Starlight Express

Image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聖誕夜那天我和表妹、表妹同事三個人吃完日本料理後,趕去看音樂劇。因為表妹太慢跟我說想去看音樂劇,在網路上都訂不到位子,最後勉強訂了「星光特快號 Starlight Express」三張14磅的票,想說沒聽過這片,還是不要訂太貴的,要不然會後悔。訂票前壓根兒不知道這劇情演什麼,上網看他的網站也沒寫到重要的劇情介紹,只知道這片子曾得過非常多獎,劇院為了演這齣戲,特別把劇院布置成車廂的樣子,演員都穿溜冰鞋(輪子的),裝成各種引擎的樣子。表妹的倫敦旅遊導覽書上還把這列為最值得看的六部音樂劇之一,呼.......還好我沒訂錯。 我們坐在二樓後面倒數第四排,一開幕的大群歌舞好像並沒有讓我感到很感動,因為服飾真的很醜!五顏六色的機器、引擎,一點也不美輪美奐,歌唱的聲量還特別大聲震耳欲聾。表妹的同事也說沒有覺得很感動,他原本以為我們要看的歌劇是穿古典服飾!哇哩咧~那個我怕我自己都聽不懂說。 劇中安排了四種火車頭各帶一個列車女生比賽賽跑。比賽時台上燈光變暗,兩旁的大型LCD液晶螢幕打開播映實況,二樓座位前面的欄杆打起變成比賽跑道,車頭男生戴起頭套,四列火車就在劇台一樓、二樓溜著跑來跑去比賽,還會撞來撞去、打架,真是有趣極了! 我還喜歡那個模仿貓王的搖滾車頭,超酷的,貓王車頭唱的歌也很搖滾;還有那個老蒸汽火車爸爸是個黑人,唱的都是黑人風味的靈魂歌曲也很棒;最新的電力車胸前還有電子數字跑馬燈,一看就知道是「電」車;幾個扮演餐車、列車的女生身材都超級好的,露大腿、露半個屁股、豐胸細腰,嗓音、轉音技巧、音量更是驚人,要演這種角色真不簡單! 在糊里糊塗的狀態中看了上半場,只隱約知道某某蒸汽火車喜歡某某列車女生,可是那個女生卻挑了另外一個火車.....,蒸汽火車非常灰心意冷,最後是老蒸汽火車爸爸出頭帶兒子出征比賽,從開頭落後一大段至最後老爸爸拼了老命贏第一,這才激勵了兒子努力向上。 我看到有幾個人拿了制式的小望遠鏡,我卻不知道去哪裡租。後來中場休息時才知道原來每隔兩三個座位前就擺了望遠鏡,投下半英鎊就可以用了。所以下半場在望遠鏡的陪伴之下,我們三個人都看清楚演員的長相、穿著、動作,也加入越來越多感人的劇情,最後我們都看得很高興!到最後我也不覺得那些機器服飾很醜了,反而覺得很有特色。 回到家後上

泰迪熊 Teddy Bear

Image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和表妹、她同事三人度過了一天半的聖誕佳節,感覺真是棒!又有精神來為功課、考試全力以赴。 23日在Covent Garden科芬園逛了一整個下午。第一次到The English Teddy Bear House逛,想起多年前在日本雜誌Non-no曾經看到一整篇的報導,我完全不曾想過我會到這種地方來玩,還覺得泰迪熊有什麼嘛!還不是女生玩的?無聊。 結果,如今我卻好像返回「正常」青少女時代,歡喜地踏入泰迪熊店裡,原本也不想買什麼的(浪費錢),可是看到這麼可愛的泰迪熊,就忍不住趁打折買了四個。表妹跟我買了一模一樣的紅毛衣(1號),我們兩個都覺得有穿毛衣的泰迪熊最有味道。 2號熊:Guardsman 英國女王的私人衛兵,每天在白金漢皇宮與溫莎堡有衛兵交接的表演。(冬天則改為不定期)在Trooping of the Colours和the Horseguard Parade也可以看的到。那又高又黑又多毛的帽子叫做Bearskin,看到這種帽子我就會聯想到Mr. Bean豆豆先生某一集中捉弄衛兵帽子,真是笑死我了。 3號熊:Scotsguard 傳統蘇格蘭的英國女王私人衛兵,當女王拜訪愛丁堡與巴爾莫拉爾 ( 位於蘇格蘭東北部,維多利亞女王創建的英國皇家宅邸 ) ,保護女王的衛兵就是這些人了。穿的是tartan kilts蘇格蘭格子裙,手拿bagpipe風管,越看越可愛耶!我常在想,蘇格蘭這麼冷,風也大,蘇格蘭裙裡面沒穿什麼,以前的蘇格蘭男人真是可憐啊! 4號熊:Beefeater 正式名稱是「a Yeoman of the British Monarch's Royal Guard」,英國國王的皇家義勇騎兵,因為他們負責要先嘗國王與皇后的食物,所以才有Beefeater的綽號。還有一樣工作是保衛存放在倫敦塔上的皇冠珠寶。記得幫慈禧太后品嚐食物的好像是小李子的樣子,不知道中國皇室做這種工作的官名叫什麼? 在房間裡面放了四隻Teddy Bear,排排站,強迫告訴自己:「我人在英國」。感受一下傳統的英國,夢幻般的倫敦....... 有興趣的可以到 www.teddy.co.uk 繼續玩玩喔!

我的IBM電腦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本來想把標題取為「IBM帶來的省思」,這樣有水準有智慧的標題讓我想了好久。可是覺得這標題太嚴肅,沈重的讓我聯想到國中的國文作文題目:XX省思。每次考作文或寫作文時,一看到這種有「省思」兩個字的題目都覺得很頭大,到底「省思」代表什麼意思?到底「省思」要寫到什麼程度? 如果現在標題裡又有「IBM」又有「省思」兩個字,憤怒再加上疑惑,肯定會堵住我的思考能力。所以乾脆把題目改成「我的IBM電腦」,就好像小學寫的「我的爸爸」、「我的家庭」之類的作文,這樣就太好發揮了!我還是比較適合寫敘述文,什麼議論文......就算了。 那天是2001年12月1日星期六早上,我邊用Winamp聽網路上抓來的國語流行新歌,邊在網路閒逛,這種每天都會做的事情,沒想到突然就在某一秒,硬碟發出「嗑嗑嗑」的怪聲,國語歌停止了,畫面停止了,滑鼠不太能動了,我楞了一下,還一度懷疑是不是有小蟲子還是老鼠在咬我的電腦。 拔掉連接在筆記型電腦的各條線路,聲音還是不斷的發出,最後決定重開機。這下更慘,完全開不了機,連DOS都進不去。這台IBM用了三個月,效能非常棒,從早到晚一直開機都沒事,從來沒有像我那台灣同學的ACER,三不五時就給他罷工。沒想到我現在急著趕各種論文報告的非常時期,卻給我出這種機車事。 趕緊打電話回台灣跟我的專屬電腦工程師求救。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能讓我打報告。先用開機片開機進入DOS後,卻發現原本應該要有的edit被這位電腦工程師M先生殺掉了。M先生就幫我在網路上找到edit的程式email給我,再去那位肯亞小學校長同學Christine房間借用電腦收email,週六週日就在非常陽春的DOS畫面打著我的報告。 準備星期一早上九點IBM客服中心上班時間就打電話去。看到這個不是0800免費客服電話,心裡就有點不太爽。堂堂的IBM在英國竟然沒有免費客服電話!真是誇張!想想我們以前在紐西蘭,我媽要去南島玩之前,都只找有免費電話的旅館,如果沒有免費電話就不打過去詢價,他們也別想賺。沒想到英國的IBM沒有免費電話耶! 更誇張的英國IBM怪事還在後面等著我。 星期一早上九點,我準時站在門外的公共電話,撥通電話到IBM客服中心詢問。(宿舍只有公共電話可以打)進入層層的篩選電話服務系統,竟然發現IBM還沒有人開

英國聖誕節的消費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基督天主教的聖誕節與中國人的春節意義大同小異(為什麼不說西洋人或歐美人?因為西洋人也有信佛教、伊斯蘭教等等)。都是要趕回家團圓;都要放大假;媽媽們都要煮一大桌的豐富美食;都很傷荷包→中國人要準備紅包,歐美人要為全家、所有的親戚朋友準備禮物。夠像了吧? 記得有次從紐西蘭回台灣度假時,阿嬤就問我:「阿紐西蘭郎(人)干有過年?」我以為阿嬤要問的是「紐西蘭人有沒有在過中國人的春節」,所以想也沒想就回答說「冇ㄋㄟ,冇地過中國人的過年哦」,阿嬤又不死心的問:「阿不是中國人的過年啦!是伊ㄟ聖誕節啊?」我才猛然發現,阿嬤很厲害喔!早就知道人家的聖誕節根本就等於我們的農曆年。 前天晚上在BBC看Personal Finance節目,主題是如何在聖誕節做有效率的消費。主持人Alvin Hall說,每個英國人平均每年聖誕節花費?833(約合台幣四萬);59%的英國人覺得聖誕節買禮物的壓力很大;54%的英國人擔心聖誕節花太多錢了;預估今年12月,英國信用卡將有?93億的花費;每年約有?16億的飲食消費;去年英國的聖誕節吃掉了1000萬隻火雞、2500萬個聖誕布丁、3500萬瓶酒、2.5億罐的啤酒。 (別驚訝我有好頭腦!我當然不是邊看電視邊抄筆記,我是上BBC網站把這些數字抄下來的啦,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去看看如何節省聖誕節消費的秘方http://www.bbc.co.uk/yourmoney/yourmoney/week26.shtml) 暫且不管每年吃掉多少東西的統計數字,我只在想......平均每個人聖誕節要花台幣四萬塊,天哪!我一個月的薪水都還不到四萬塊咧!那我不是聖誕節前幾個月就要開始存錢了嗎?要不然就是聖誕節後,非得很辛苦的還信用卡的錢。還好我是台灣人(以後也不會嫁給歐美人),不用過這麼傳統、壓力又大的聖誕節。換個角度想想,當台灣人的媳婦雖然不用花這麼多錢,可是卻要花體力、精力準備過年過節用品,我到底是要花錢買體力比較好呢?還是寧願用體力來節省經費比較好?啊?還是當台灣人的女兒最好啦,在家裡當大小姐最幸福!也不用擔心初二回娘家在高速公路塞車。 話回BBC的個人財經,節目中訪問的女主人說他每年從一月就開始幫三十多人準備聖誕禮物(真閒),主持人幫他算了算,因為不是只給每個人一樣禮物,所以這個女主人今

巧克力的億萬富翁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喜歡吃巧克力的人都知道Mars Bar,他的原創人是Forrest Mars(讓我聯想起那個Forrest Gump,他也是帶了一盒巧克力),1904年在華盛頓出生,惡人總是很長命,他活了很久,前年才去世。 他是一個糖果商的獨生子,六歲時父母離異,被送到加拿大,住在非常嚴厲的祖父母家中,過了一段悲慘的童年生活。1923年他長大後跟爸爸合夥做生意,開了一家巧克力店叫Mar-O-Bar,並不是非常成功;後來開創的Mars Bar英國版:Milky Way非常成功,賺進了大筆鈔票,也分離了這對父子。爸爸每天過著香檳、魚子醬的享受生活,兒子卻成了一毛不拔的吝嗇鬼,甚至拒絕給總公司的高級主管津貼,並且得像工廠員工一樣準時上下班。 父子兩人不停的吵架,直到1932年Forrest帶著新老婆和Milky Way的海外版權,搬到英國的伯克郡開始新的生活。Forrest虐待員工,譬如說工作服上一小點的污垢,或是工廠地上丟有包壞的巧克力,為了這種芝麻小事開除屬下,但這種行為反而讓他的生意大賺錢,三年間賺到他爸爸的三倍,凱旋回到美國。那時他爸爸也去世了,公司由Forrest的繼母管理著,不久候被Forrest的奸計搶奪回來,並讓他得到了一個別稱:Monster from Mars。(如果不知道這個Mars是指他的姓,真的會以為他是火星來的怪獸咧!) 將近三十年後,Forrest的繼母放棄搶奪公司的管理權,而他似狼撲向肥羊的姿態管理全部的公司,首先舉行高級主管會議,先示範跪下為他的26種巧克力歌頌著:"I pary for Milky Way, I pray for Snickers...",然後向全部的高級主管解釋他是一個虔誠的人;接著他在工廠餐廳破口大罵,開除了主廚並送走了一架公司的直昇機(我覺得這個人是瘋子)。 他把一個抗議的高級主管發放到「邊疆地帶」的寵物食物部門,Forrest後來去那部門巡視,跟那個主管說他有責任必須抽樣品嚐所有的產品,被恐嚇的主管很可憐的馬上吞下一大塊狗食。(真是虐待) Forrest不但對員工殘酷無情,同樣也對他的小孩子很嚴厲,給了一堆工作,卻不讓他們休息或玩耍。有天他的兒子約翰蹺了高級主管會議,跑去參加他老婆的生日宴會,Forrest大怒並命令這個

印度的國語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記》@ 2001/12/15 in London 印度的國語是什麼?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的答案一定是「印度文」。可是,印度的『國語』跟我所認知的『全國使用的語言』有點出入。 我以為印度人聚在一起時講的是印度文,可是班上的印度同學聚在一起時講的竟然是英文?!跟我比較要好的那個印度上尉Sharad跟他老婆講電話竟然也是用英文?!這是怎麼一回事?他們都是印度人,怎麼不用印度文溝通呢? 有次Sharad在每個人規定的5分鐘Presentation裡解釋給我們聽。釐清了班上(除了印度人)對印度『國語』的疑問。 把印度想像成我國中地理課本中的中國大陸,就很容易明白。印度有28省,每省都講不同的語言,就像是我們的廣東省講廣東話,四川省講四川話。可是因為印度之前曾是英國的殖民地,類似香港的例子,英文就變成是貴族、高水準的人講的話,工作時也要用英文。後來印度好不容易獨立,雖然印度規定「官方語言」是Hindi,可是Hindi就像是我們的北京話,是印度北方講的語言,印度南方的人都不會講。所以就演變成Hindi是官方語言,全印度人共通的語言其實還是英文,有的印度同學說英文就類似是他們的「工作用語言」。因為每省都有自己的方言,所以大家講的英文都有不同的腔調,就像我們台灣國語腔、廣東國語腔等等,這是真的!班上每個印度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省分,講的英文腔調都不一樣。 原來如此!真有趣。 這也難怪為什麼印度人的英文會這麼好,發音卻很爛。 記得好幾年前我在紐西蘭看中央日報海外版的副刊中讀到,中華民國剛成立時,不知道是國民大會還是什麼會議,為了決定共通官方語言舉行投票。會中有一半是北京人(如果記得沒錯,應該是袁世凱的人)、一半是廣東人(就是國父的人啦),會上投票的結果是北京話:廣東話=13:12,北京話硬是贏了一票,我們現在才不用講那個饒口、聽起來像吵架的廣東話!感謝!

當火災警鈴響時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真是倒楣,老在房間裡看隔壁棟大一學生在寒冷的夜晚躲警鈴,這次卻換到我這一棟了! 好不容易上完這學期最後一堂課回到家,煮了熱熱的一碗烏龍湯麵,才沒吃幾口,警鈴就響了。這是第一次碰到。有點懷疑是惡作劇,又有點害怕真的有火災發生,可是又沒看到室友跑出來,我就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在寒冷的晚上走下樓去。想待在房間吃麵,可是警鈴聲實在是非常響亮,魔音穿腦,心裡一直有慾望想要趕快走出去逃難→不是為了避火災,是為了避警鈴。 後來看到一個香港室友走出門來,我就趕快拿了鑰匙、錢包、識別證走下樓。一下樓看到幾個人冷得縮頭縮腦,才發現原來竟然忘記穿外套了! 冷得要死。 在樓下邊跟隔壁的希臘室友帥哥聊天,邊等消防車的來到。平常在房間裡看別人的消防車都很快就來了,這次換成我,因為實在是非常冷,想要消防車趕快到的慾望更強烈,卻覺得好像等了一個世紀久。 好不容易兩輛消防車陸陸續續到達,消防隊員上樓檢查完畢後,讓我們進去。到了二樓,才知道警鈴響的原因是隔壁的宿舍他們的廚房門是開著,用椅子壓著廚房門。宿舍值班人員罵著隔壁當時正在廚房煮飯的一個亞洲女生,說消防條令規定廚房門必須24小時都要緊閉,如果保持開著,就會啟動警鈴。(我想當然只有宿舍才這樣啦) 原來如此。 想想這也對,如果廚房發生火警,廚房門如果是關閉的,就可以防止火災蔓延出來。 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想到這種條令喔?嗯......台灣有幾戶人家的廚房有裝門? (正在邊吃烏龍麵邊打字)

每晚的消防車

Image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火災的警鈴響時,每個人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也許一開始有點驚慌,等到左看右看都沒有事情發生,又會繼續做自己剛才未完成的工作。在紐西蘭受過「良好」訓練,一聽到警鈴都會到指定的空地集合,有時一堂課也只能上半小時,我還會暗自高興。 常做這種火災警鈴「逃生活動」,我卻從來沒有見過消防車。不知道紐西蘭的消防車長什麼樣子?就好像剛到紐西蘭的前幾個月,在路上看不到警察的蹤跡,感到非常不習慣,在台北三不五時都看得到警察執勤英姿。(備註:國文的諷刺法) 非常幸運的,現在宿舍旁邊就有一座警察局、一座警察學校,可以看到年輕的警察;在我的房裡也三不五時能欣賞到消防車,雖然晚上的視線不好,看不太清楚消防員長成啥樣。 我的窗戶面對大學一年級住的宿舍及停車場,約280個人,瘋狂的派對、魔音穿腦的音樂最是讓我受不了。 最近連續幾天的晚上都有火災警鈴響,不知道是一年級學生故意的,還真的有火災狀況發生?每次警鈴響了之後,那棟一、二十個學生非得在寒風呼呼吹的夜晚下樓集合,有時半夜兩三點在睡夢中的我還隱約能聽到外面的警鈴聲,我就在想,一年級真可憐,睡到一半還要爬下床、走下樓集合。 警鈴響了幾分鐘後,兩、三部消防車閃著藍燈呼嘯進入宿舍停車場,消防員下車、進入宿舍後,警鈴便停止了,然後消防車再相繼離開。不知道這跟保全公司的服務收費有沒有一樣?不知道學校需不需要付消防隊「出勤」佣金?每次來都白跑一趟!從來沒有看到消防車架起雲梯或拉起水管開始救火,這是有點可惜的。 以前在台北看到有火災還不能走靠近,要不然妨礙救火,會很對不起消防隊員與社會大眾;如果能在房間欣賞到消防隊員救火的情形,多輕鬆啊! 不知道明天晚上還會不會有消防車來。如果有,我會記得用我的webcam拍下來貼在這裡。昨天、今天晚上我都是傻瓜照相機「留念」,不知道拍出來的效果如何? 我會不會太幸災樂禍了?

金庸武俠小說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剛剛在明日報個人新聞台看到寶拉寫有關武俠小說一文。勾起我看金庸的回憶.....(本來想寫在寶拉的留言版,可是想想我這篇一定會寫的很長,還不如擺在我自己的筆記裡面算了。唉...本來今天不想寫文章的說) 我爸爸是家裡唯一的武俠小說迷,尤其是金庸大師系列,整套的金庸小說排列在家裡。小時候不知道有這種書,光是學校的課本、媽媽買給我看的書就夠多了,哪有時間還去書架上翻爸爸的書? 稍微長大了一點,常聽人家在講金庸好金庸棒,還有那個什麼古龍,我都覺得很無聊,還不就是打架嗎?有什麼好看的?可是有一次忍不住真的跑去抽了一本來看,哇哩咧?在寫什麼啊?根本看不懂!好像古文喔!還不如看學校圖書館借來的長篇小說。 有大好機會讓我看金庸卻這樣放棄了。真正再對金庸有興趣的時候,就是出國在外、非常無聊、沒有中文書看的閒暇時刻。十年前在海外的留學生不是帶言情小說就是武俠小說,先跟他們借完了言情小說,真的到沒有中文書看的時候,非常不得已、非常勉強的情況下,開始看金庸。其他人從第一集開始看,我想反正武俠小說很無聊,從第三集開始看也無所謂。結果越看越迷,沒有第一集真的是活不下去了! 就這樣,我開始迷上了金庸。 假期長又多,每天就是看小說、吃飯、睡覺。後來爸爸又從光華商場買了一整套平裝舊版的金庸拿到紐西蘭擺,我就這樣一本接一本,把金庸全部看完了。 在國外沒有網路、無法接觸正統國學的世界裡,金庸對我來說,不但是歷史地理課本,也是古詩古文課本,兼人體穴道課本兼武學課本兼佛學課本兼漢藥課本,還有最重要的愛情小說! 記得在紐西蘭有個「曾經」娶過台灣老婆的中文紐西蘭男講師菲力普,他見我們這些台灣人平時非常迷金庸,興沖沖地借了幾本回家看。想當然爾,這麼艱深的中文,沒有一點古文造詣、歷史造詣的阿朵仔怎麼看得懂?想想我小時候,我也是把金庸當作天書,看也看不懂啊! 我最喜歡的是「碧血劍」,新版叫「金蛇郎君」,就是那把劍頭像蛇的舌分岔倒勾、會發出綠光彎彎曲曲的劍身。為什麼我最喜歡這一部?因為裡面的愛情故事最讓我難忘!哈哈哈!金蛇郎君(本名夏雪宜)和溫青青的娘(叫溫儀)由敵人轉為情人的故事真是既淒美又浪漫啊!那一段(第六回 逾牆摟處子 結陣困郎君)我可以一看再看,百看不厭。 多數人喜歡的什麼神雕俠侶啦、天龍八部啦、笑

便宜保暖法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天氣冷了,宿舍房間的爛暖爐跟我一樣,非常懶得認真工作,天氣不夠冷還沒有辦法叫他起床放點暖氣給我暖活一下!室友、同學紛紛去買了小暖爐擺在房間裡。我沒買。因為我覺得那種小暖爐根本一點作用都沒有,買了是浪費錢。 以前在紐西蘭的時候,媽媽買了一個小暖爐給我們書房裡唸書用,不管熱風怎麼吹,我的腳丫子還是涼冰冰的,把腳擺在出風口又會燙到。 我這次學聰明了,帶著我的「浪跡天涯熱水袋」(從紐西蘭帶到台灣,再從台灣帶到英國)準備要來度過這個寒冬。在台灣好像沒有看過有人在賣這種熱水袋,就是橡膠做的,裡面裝熱水,好朋友來肚子痛的時候敷在肚子上也很有效。反正宿舍的水電不要錢,隨我用到爽,沒事我就燒熱水,不夠熱的時候再燒一次,睡前再燒一壺,腳丫子放在熱水袋上暖暖的,非常容易入睡。有的時候還睡到流汗咧!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沖熱水澡。反正熱水不要錢!再一個方法就是腳泡熱水。昨天去買了一個臉盆,還不到一英鎊(低於一英鎊的東西真是太便宜了),特別挑了一個雙腳擺得進去的塑膠鵝黃色臉盆,除了泡腳還可以泡一泡手洗的衣服。在熱水裡放點之前我在Body Shop買的Bath & Massage Oil,薰衣草+ Howood + Clary Sage有放鬆心情的功效,泡完後覺得身心舒暢!腳也泡得暖暖的。 台灣室內很少有暖爐,相較之下,我在房間裡好像還暖活許多!

同學的名字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從各國來的同學的名字都很有趣。尤其是幾個發音跟國語很像的.... 先說跟我很要好的黑人爸爸Ayo,他是奈及利亞人,來英國十多年了,已經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十歲、一個七歲。都已經是坐三望四的爸爸了,在班上整天跳來跳去、跑來跑去,非常愛發言,話很多,人非常熱心,一點也不像是爸爸的樣子。他聖誕節的時候要買樂高給他兒子,那種樂高是跟史蒂芬史匹柏合作發展出來的,可以讓小孩子自己拍家庭電影(真酷!) 他最愛在班上說:I am shy..... 我對他講:「害羞的人不會在一群人面前說我很害羞的,所以你是??」 他說:「我活潑的樣子是裝出來的!這是演戲。」 我說:「嗯....我相信你,因為我也是,可是我台灣的朋友沒有一個人相信....BUT!我也不會在一群人面前說我很害羞啊!」 Ayo的名字有趣的地方在於他的發音,原本的名字很長,所以我們叫的都是暱稱,發音很像國語的「唉喲」。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以為聽錯了!直到昨天終於忍不住跟他講,還說國語、日文「ai」的發音就是「愛」,他聽到後覺得非常有趣,因為他名字原本的意思就是帶給家裡歡樂。(他這麼吵鬧,真的不歡樂也不行了)還問我Happiness come to home的國語是什麼。我想了好幾天,一直想不出來有什麼適合的、有水準的成語來形容,剛剛在洗澡時突然想到,這不就是中國人過年時的「福至」嗎?順便還可以跟他說一下中國人過年的習俗,做好文化交流的工作。 本來我是想唱范曉萱的「唉喲唉喲唉喲唉喲?我說我們要不要在?一起」,後來想想....算了,沒事不要在KTV以外的地方唱歌。 其他比較有趣的名字例如: ‧一個來自律師家族的印度同學Kaushal→聽起來像「高雄」的英語發音 ‧一個來自印度HP財務部的同學Bharat→前面加上「西」就變成「西巴啦」! ‧巴基斯坦同學Adnan→聽起來很像台語的「矮男」(還好他長得很高) ‧班上唯一的德國同學Volker→念起來真的很像Vodka,只是Volker開頭是F音......

ILE 2

Image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備註:ILE = Integ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週一到週三(10月底)全班倫敦南區的Latimer訓練住宿中心上ILE 2。 還沒正式上課前有三天的ILE 1,因為我來不及買機票參與ILE 1,所以失去了三天珍貴的經驗與豪華的享受。兩週前沒去ILE 1的同學都補上了壓縮成一天份的課,不一樣的課程讓我受益良多,讓我更期待ILE 2;不用自己煮飯、一個人睡大大的床....更讓我對ILE 2充滿了興奮的心情! 週一早上到校門口集合。我還怕行李太大包會被其他同學恥笑,沒想到....哈哈哈!我的行李在班上來說算是中等的,不但有女同學帶了大包的行李、拖的行李,還有幾個男同學也帶了比我還大包的行李!從武漢來的男同學帶了一個不可思議少的行李,我住一晚的行李都比他還要大包!不過經過我仔細的盤問,原來武漢同學沒帶睡衣、沒帶外套、沒帶....難怪行李很小包嘛.... 從學校到訓練中心走高速公路只要30分鐘。第一次看到英格蘭的鄉村景色,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如果把房子遮起來不要看,就會有一種身在紐西蘭鄉下的錯覺。但偏偏英格蘭的房子比紐西蘭的都要老很多,幾乎都是紅色磚塊,回想以前看過的背景是十七世紀英格蘭鄉村的影片,好像自己就身在其中似的,彷彿可以看見身穿蓬蓬裙的鄉村少女走出那木門.... 同樣的,我在日本鄉村彷彿也可以看見台灣鄉村的感覺,如果把房子遮起來不要看的話。這三天的課程非常緊湊紮實,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是戶外做活動。全班分成四組,每組六到七人,做的活動就是小組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如果破了某項規定,就必須受處罰,或是重新做一次任務。限定時間結束後就回到室內做檢討,每個人說出一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覺,討論哪裡做的不好,學習重點是什麼。各組之間並沒有什麼比賽(我猜如果是在台灣,一定會有分組比賽),不注重競爭能力或成功與失敗的結果,注重的是小組內的團隊合作、反省精神,失敗了沒關係,只要下次能改進就可以了。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有個人擔任領隊的工作,大家一起討論任務的需求,確認問題所在,找出任何可能的解決方式,分工合作地完成任務,當然也需要有人注意時間、提醒其他人。 我們這組在前一天半都沒有完成任何一樣任務...缺乏行動前的計畫、缺乏有效的溝通

大英博物館

原貼於奇摩筆記《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昨天到大英博物館參觀,兩層樓高的屋頂(故宮顯的就很狹小),加上英國人百年來從世界各地搜括來的古蹟與石雕,感覺上大英博物館好像是世界歷史博物館,而不像故宮那樣專門就是蒐集中國的古物。 希臘古文化包括三千多年前的陶土古物到羅馬柏拉圖時代的哲學藝術石雕,英國人甚至把整個柱子從Athens都搬到了英國!!讓我更想看到英國人當時在八國聯軍的時候,到底從清朝搬了多少東西到這裡來呢,當然我也很想看看敦煌的東西…… 不過這次大英博物館內並沒有陳列多少中國的古物,大致上都跟故宮差不多,比較令我難忘的就是有幾尊大型釉彩雕像,一尊是道士,很像廟裡面那種,只是沒有煙燻,色彩亮麗了許多,還有一尊是彌樂佛,高挺的鼻子讓我誤以為是外國人(可能是新疆回人吧!) 還有比較難忘的就是埃及。常在台灣看到一些古埃及的展覽,卻沒有一次在大英博物館這樣深刻。在台北看的古埃及展覽大部分都集中在木乃伊,場地不但小,人又多,空氣流動不良,根本就看不到什麼。大英博物館除了場地大,還從搜括了各種古埃及的石雕與碑柱,讓人有置身於古埃及的錯覺。當然不可缺少的就是木乃伊啦,大英博物館展出的木乃伊之多,還有真實的自然乾燥屍體……簡直不敢想像,再加上大英博物館的高科技掃描技術圖片解說,感覺上專業多了。 我在看希臘的陳列品時,碰到了一個奇怪的老英國男人,他以為我是日本人,用日文跟我打招呼,然後就跟我聊起天來,(我覺得這樣很不禮貌,我正在看展覽耶,沒事找我抬槓幹麻)他自稱是BBC的文化工作人員,到紐約工作很多年了,現在回英國,最後他要離開的時候還跟我說要小心路上的印度中東男人,說他們會用BMW或各種稀奇的東西來吸引亞洲女人,我不太擔心的說,我不會擔心的,我根本就不會碰到(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碰到,我也不會有興趣)。那個英國男人還反駁說,你怎麼知道不會碰到?他們有興趣的就是你這種女人,英國女人太聰明了,不會上當的。我聽了這句話不太爽,我說我也很聰明啊!(應該要說:你認為我不夠聰明嗎?)那英國男人回答,希望如此,就離開了。事後越想越不爽,他這樣講好像亞洲女人都很愛錢,一點腦筋都沒有!早知道應該教訓他一頓的! 大英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