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巴西得冠軍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這張是巴西同學去倫敦市中心看完巴西與德國的冠亞軍之賽後,在特拉法加廣場拍攝的照片。讓人不禁懷疑,這到底是在倫敦還是巴西?全場只看得到黃綠色出現! 我只和幾個同學在學校旁邊的愛爾蘭PUB看比賽,沒有力氣再到市中心的PUB看球賽了。有幾個同學特地花錢去賭這場比賽,有的是賭雙方一比零,就是沒有預料到巴西的Ronaldo會踢進第二球;另外一個同學則是賭雙方一比零,還有巴西對德國二比零,剩下的幾分鐘,他就不希望巴西在踢進第三球,拼命叫到「這樣就好了這樣就好了,不要再踢進一球啦!」……和有賭的人一起看球賽真是有趣!

最近迷上的作家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從以前在紐西蘭到現在,我一直都很不上進,我只會看英文的課本、參考書,比較喜歡看中文的閒書當作娛樂,要我看什麼小說散文傳記(看不懂詩)都比較喜歡看中文的,以前在紐西蘭就是因為中文書非常缺乏,才會「淪落」到跑去看金庸,到了大學是拼命在學校的圖書館看大陸簡體中文的書,也是這樣練會了閱讀簡體中文,看完整排的魯迅全集,也看完了民末清初五四時代的作家傳記與作品,這些作者因為和共產黨有牽連,在台灣不太容易看得到。 這次去愛丁堡和約克旅行,我想在火車上應該會很無聊,買本女性雜誌來打發時間,我還挑了很久咧→很多七月的雜誌都有不同的小贈品,有袋子、紫色墨鏡、海灘夾腳拖鞋,真的就變成買雜誌就是在買贈品喔!買了雜誌卻又覺得帶這樣重的書在身上是一種累贅,愛丁堡有幾家便宜的書店,沒有習慣看英文書的我,一時之間不知道要挑什麼書好帶在身上,差點要挑了什麼「傲慢與偏見」這種三本兩英鎊的書,可是一次得買三本才行,麻煩。不小心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Roald Dahl(羅爾德.達爾)。 以前高中的英文課,老師挑了他的Lamb to the Slaughter當作我們的短篇小說課文,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也有指導戲劇的英文老師念這篇小說的語氣,不同腳色的語氣與腔調也都不同,聽老師念文章是一種享受。後來我的英文補習老師說Roald Dahl寫的兒童書籍也非常有名,非常適合大人閱讀,我就看了他的那本The Witches真的很有趣。 所以我就決定要買Roald Dahl的書,一定要有那篇Lamb to the Slaughter。 有了很輕的書讓我帶在身上,英國天氣好時,坐在咖啡廳、公園裡看書真的是一種享受,當然啦,身上一定要穿的夠暖,風還是有點冷的! 多年後再看那篇我研究的快爛掉的短篇小說Lamb to the Slaughter,因為我的英文進步了,人生經驗也變豐富了,又是另外一番感受。再看其他的的短篇小說也非常緊湊有趣,永遠都有令人想像不到的結局,看了一篇又是一篇,用的詞句文法都不太艱深,一點也不覺得看英文小說是那麼的困難。Roald Dahl擅長描述場景、人的動作表情,好像我人就在他設計的場景中看著各角色在講話,把他寫的故事改編成電影一定也是很吸引人的。 Lamb to the Slaughter講的就是一隻羊腿,老婆用羊腿謀殺那個想要離婚的老公

皇家艾伯特演奏廳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皇家艾伯特演奏廳=Royal Albert Hall 這是一百多年前那位長得有點豐腴的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老公艾伯特親王的偉大理想→想在倫敦的肯辛頓區Kensington建一座可以容納3萬名觀眾,像羅馬競技場的演奏廳,不過因為預算有限,最後建造出來的皇家艾伯特演奏廳就只能容納8千人,但是外表依舊是很雄偉壯觀,暗紅色配上米色的浮雕,鋼鐵玻璃圓頂,1971年完工。跟一般我所去過的演奏廳大不相同,出入口就有12個唷,因為是圓形的,不像普通四四方方的演奏廳一樣只有一個出口。每層樓都有可以吃吃喝喝的餐廳,每層樓的餐廳裝潢、等級也不相同,甚至於有的包廂或座位也可以點餐唷。 我們研究過,結論是二樓包廂的視野最好,所以票價也最貴。坐在最下方的普通座位雖然離表演者最近,其實也不太好,「俯瞰」整場的角度不佳。我們訂的位子剛好在舞台的後方、交響樂團的上方,其實看得還滿清楚的,就是舞台上有個死角看不到,不過會站在那裡的都是不太重要的角色,所以也無所謂啦,而且我個人認為,能看到交響樂團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呢。 這演奏廳除了戲劇、音樂會,還有英國電影頒獎典禮啦、麥克傑克森等大明星的演唱會啦,都曾在那裡舉辦過,會場外的走廊牆上都有劇照,每層樓都給他走一圈,看看這些歷年來的劇照也是滿有意思的。我們的座位還排過合唱團坐的地方哦,並不是只有觀眾才能坐;而下面的圓形演奏場合也可以放上幾百張椅子給觀眾坐。這個演奏廳真是多功能,要感謝維多利亞女王和艾伯特親王囉。 地鐵站:South Kensington 在Victoria & Albert Museum、Natural History Museum、Science Museum、Imperial College、Royal College of Music的北邊;旁邊剛好是Royal College of Art

天鵝湖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從小就很想看這齣劇,之前在碰到俄國芭蕾舞團來台表演,我卻沒有把握機會去看。去年底我拿到一張天鵝湖的宣傳單,本來也想去看的,結果事情太多,把芭蕾舞的事給擺在一邊,等我想起來的時候早就已經過了表演時間了!一拖就拖到現在,終於和品三約好一起去看六月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公演的最後一場……(謝謝康鴨的消息喔)。 小時候很想學芭蕾舞,女生好像最想學的不是芭蕾舞就是鋼琴喔?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媽媽沒有給我去學啦,現在想起來還好沒有學,要不然我補的習變得更多,都沒有時間玩耍了!這是我第一次看芭蕾舞表演,但事前沒有好好做功課,壓根不知道劇情的來龍去脈,就發生了一些很爆笑的烏龍事件。我和品三就只能從以前看得日本少女漫畫,來回想天鵝湖的劇情和角色到底是什麼! 一開始出場的是穿著中古世紀服裝的男女,服裝顏色有淡土色、淡橄欖色、鵝黃色。我想不會吧,跳舞跳這麼久,我們到底是不是要看天鵝湖啊?怎麼都沒有身穿白裙的天鵝出現?這些人怎麼還不下場換人?怎麼交響樂團沒有演奏出天鵝湖的招牌曲調?我們有沒有訂錯票?還是走錯廳了?雖然那些中古世紀的服裝非常漂亮,女生的裙子長,大概是紗做的,輕輕地飄呀飄的,真是美。跳舞跳了半個小時,終於全部下場只剩下王子,樂團也終於演奏出天鵝湖的招牌曲調,我大喘了一口氣~太棒了! 第二幕的場景就是天鵝湖,一開始飄動的乾冰加上暗藍色的燈光,我覺得看起來真的很像深海水流飄動的模樣,感覺很棒。然後就是一大群天鵝出現,我數過舞台上最多出現了59位天鵝,由上往下俯瞰的感覺好像是在看仙女跳舞似的,很不可思議唷。裙子好像是小圓形碟子,舞者的手呀腳呀一下子往上伸展,一下子往旁邊擺動,整齊劃一地構成了有趣的幾何圖形。我覺得女主角白天鵝的肩膀長得寬了些,我是外行人看不懂啦,但我覺得和其他當配角的天鵝比起來,白天鵝動作沒有顯得特別溫柔,和我想像中的溫柔美麗的白天鵝有點差距。 我們常在漫畫裡看到的黑天鵝在第三幕出現,肌肉又更結實,但是看到黑天鵝連續的32轉,哇塞!真的是嚇到了,好棒啊!雖然有一幕黑天鵝單腳站立時,沒有男主角的扶持,有點不穩地動了兩下,我還以為是我看錯,眼睛眨得太快所以看不清楚咧。男主角跳得也不錯,上半身的肌肉被衣服擋住看不到,但是下半身腿部肌肉很勻稱,真的就像是文章中常講到「力與美的結合」,(這讓我想起雲門舞集,雖然我沒看過雲門舞集啦)

端午肉粽替代方案

Image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今天是端午節,吃不到燒肉粽鹼粽湖南粽紅豆粽。昨天去日本亞洲超市也沒看到他們在賣粽子……小小的失望,太可惡了,竟然沒給我賣粽子!我決定要做油飯! 好幾個月前自己做過一次油飯,可是嫌麻煩,那包兩公斤糯米就再也沒動過了。這次我上網找了一下油飯作法,簡化成「懶人油飯食譜」,超級簡單超級容易成功的!比上次還要好吃唷~ 材料: (1)香菇4朵、蝦米3大匙、排骨豬肉切塊 (2)糯米3杯 (3)麻油1大匙、沙拉油1大匙、薑末1大匙 調味料:醬油2大匙、醋1大匙、糖1大匙、烹大師1小匙 作法: (1)糯米稍微洗淨後浸泡過夜,香菇、蝦米用熱水泡過備用(水要留著)。我將排骨的肉割下來後切塊用醬油醃10分鐘,骨頭留著。 (2)將材料3的麻油、沙拉油倒入炒鍋中加熱,放入薑末爆香,再放入材料1中的香菇絲、蝦米、豬肉炒熟,加入調味料使材料入味。 (3)加入泡好的糯米,攪拌均勻再將之前泡香菇蝦米的水1杯倒入鍋中,繼續攪拌到稍微有點黏稠的狀態,放入電鍋裡蒸半小時(之前切剩下來的排骨就插進飯裡),就OK了。 除了事前的浸泡糯米和之後放入電鍋蒸,切切煮煮的部分只要花半小時的時間,超級輕鬆的吧?

老實說隨便說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其實,我是一個極度缺乏自信心,極度悲觀,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如果你不相信,那我也只能說你看的到是我善於演戲的外表,內在的一面怎麼樣也是不會顯現出來的,起碼目前也只有一個人知道。 這又或許是太陽星座在搞怪,有了悲觀也一定要有樂觀來平衡一下。 有時候會想一了百了,可是又沒有勇氣做出那個行動。走在路上想要被車攔腰撞了算了;站在窗邊會想要跳下去算了;拿著刀子會想插進大腿或胸部算了。以前國中寫週記不小心透露出一點痕跡,被導師叫去特別關懷了好一下子,害我曉得以後不可以明確寫出來給別人看了。 我明明不想跟別人講太多,老是悶在心裡,卻總是很雞婆地想當心理輔導師去挖掘別人內心的事情,很矛盾。 我也不知道這篇的主題是什麼,發發牢騷碎碎念一下,看到的朋友請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太關心,我會受寵若驚的。謝謝大家。

兩者的界線

原貼於明日報新聞台《露露的倫敦生活篇》in London 我常常在想,「未雨綢繆」和「杞人憂天」的界線在哪裡? 過之與不及都不好,可是不同人看的角度不盡相同,標準也不一樣,到底要聽誰的?如果有公認的評審定下很主觀且不客觀的標準,旁人摸不清那界定模糊的標準,要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是「過之」還是「不及」,還是剛剛好達到標準呢?如果沒有公認的評審,大家都有權力發表意見,那麼…如果聽了其中一方,到時候事情真的發生了,要怪誰? 我在想,這會不會是和我的太陽星座有關連?所以我老是要找兩者的平衡點,老是不想做「過之」或「不及」的事情。做決定真得很困難,因為,因為,我常常想太多了。可是,到底想太多是好事還是壞事?誰來告訴我?誰能告訴我?我知道,除了我自己,沒有其他人。所以這才讓我更猶豫更迷惘更加不知所措。 所以人生就像賭博吧?下定決心、做了決定就像是下注一般,輸了,也得乖乖認輸;贏了,是運氣好,狗屎運來到。